「既然我能夠讓你變成真實,我也就能為你重新創造董富記,以至於在向你的訴說裡,通過文字工場的想像模式,再造一切已成過去的事物。」

《天工開物.栩栩如真》


《董富記快報》內容包括董啟章的小說創作、評論文章、舊作連載和最新消息,直接派送到訂戶電郵信箱。熱載中:虛構創作對談《自作集 Autofiction》。


  • 私小說的解體

    私小說的解體

    大江健三郎給人的印象,是專志於書寫自身體驗的作家。在《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》中,他卻這樣辯解說:「在寫作《致令人懷念的歲月的信》而展開的過程中,其後成為我的小說創作方法中重要資產的構造,是自己筆下的虛構…

  • 滑稽與怪誕

    滑稽與怪誕

    大江健三郎在專欄文章〈領略滑稽之辯證〉中說,九歲時父親猝逝之前的晚上,在小酌幾杯之後,心情愉悅地誇讚自己的兒子是個「滑稽的傢伙」。自此大江便特別鍾愛這個詞,甚至成了口頭禪。高中時認識畢生摯友伊丹十三,…

  • 自作集 Autofiction: 2. 命名

    自作集 Autofiction: 2. 命名

    《自作集 Autofiction》第二章,除了有我吳幸晨,還有另一個人物雷庭音出場。對談內容是作品命名的問題,後來還談到作者身分和自我。董啟章在這裡吐露了一些令人驚訝的說法,不過我們是不會給他嚇倒的。…

  • 自作集 Autofiction:1. 對談

    自作集 Autofiction:1. 對談

    今天香港打風,在家沒事可做,我就先發出對談錄的第一章,讓大家打發時間吧。請注意哦,以後在「自作集 Autofiction」這個 section 發表的文字,都是由我吳幸晨主筆的。記住記住,不是董啟章。…

  • 《自作集 Autofiction》開始連載

    《自作集 Autofiction》開始連載

    通過與筆下人物的對話,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,發掘未為人知也未曾自知的秘密。由自吹自擂,到自我批判,進而自我辯護、懺悔和諒解,創作自我遭到解構,然後重組,成為新的自己,一個「自作」的過程。最後發現,人物也…

  • 菩薩故事背後的插畫家

    菩薩故事背後的插畫家

    前幾天我和插畫家梁偉恩談到,菩薩故事很適宜用水彩來表現,因為裡面的共通主題是「化」。水彩那種帶點透明和化開的效果,很能夠帶出流動和變幻的感覺。然後我才察覺到,已經刊登到第五篇,竟然還未向讀者介紹過插畫…

  • 影菩薩

    影菩薩

    影之女從一出生便住在山洞裡,從沒有到外面去過。母親經常跟她說,外面的世界非常可怕,一出去就會給陽光刺盲雙目。影之女自小就聽說陽光這個詞,但她從不知道陽光是甚麼。總之,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東西吧。

  • 木菩薩

    木菩薩

    木菩薩一直坐在木造的高台上,思維著自己的前世今生。木菩薩以這個姿勢坐著,已經超過一千年。超過一千年還依然保存完好的木雕菩薩,已經沒有,所以木菩薩被視為歷史和文化瑰寶,並且在數十年前,從原先供奉的傳統木…

  • 包含變異的重複

    包含變異的重複

    在《空翻》中,在四國森林峽谷長大的安佐夫人,和新進駐的教會領袖「師傅」談論本土歷史時,說:「雖然有著這種緊貼土地的歷史,但這樣的歷史似乎是不會重複的。我哥哥是小說家,曾經這樣寫道:人類的所作所為大都是…

  • 樹菩薩

    樹菩薩

    砍樹人以砍伐樹木維生。買家需要怎樣的木材,砍樹人便到森林裡去尋找,並且把所需的分量砍伐回來。砍樹人其實並不願意砍樹。每一次下手之前,他都覺得於心不忍。但是,為了生計,砍樹人無法不砍樹。那是他祖傳的技能…

  • 未完成的完成:大江健三郎的《晚年樣式集》

    未完成的完成:大江健三郎的《晚年樣式集》

    大江健三郎的最後小說《晚年樣式集》2013年由講談社出版,但中譯本在十年後的今年,而且是在作者過世之後才在內地出版。在日文書題旁邊,大江以片假名標示「イン・レイト•スタイル」,即英文 “In Late…

  • 花菩薩

    花菩薩

    園丁的女兒從小就以鮮花供養菩薩。有的是自家園裡種植的花,有的是不同季節開在田野裡的花。小女孩每天無憂無慮地四處採花,務求把世上最美麗最燦爛的鮮花獻給菩薩。人們看見園丁女兒,也稱讚她有大誠心,積下大福德…

  • 落伍與超前:逆向寫作的軌跡

    落伍與超前:逆向寫作的軌跡

    鍾玲玲從自我出發,到達虛構;鍾曉陽從虛構出發,回到自我。自我與虛構成為迴圈,兩者殊途同歸,深具時代意義。這不是主題、題材或者立場上的當代性,而是時間上的超越——落伍即超前。《雲雀與夜鶯》比某些著意書寫…

  • 泥菩薩

    泥菩薩

    泥菩薩一直坐在河邊的芭蕉樹下。那條河其實不闊,並不是甚麼大江,甚至只是一條小溪。不過,溪流卻頗為湍急,溪裡布滿大小石頭,深淺不一,說不定哪裡還有暗流和漩渦。要過河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那棵芭蕉樹葉子…

  • 冰菩薩

    冰菩薩

    沒有人見過冰菩薩,甚至沒有人聽說過冰菩薩。但是,攀山者卻一心要尋找冰菩薩。他曾經在夢裡,瞥見過冰菩薩的聖容。在夢中,他沿著一條河追溯它的源頭。他從寬闊的下游開始,逆流而上,直至高山上湍急的細流。在兩條…

  • 早期與晚期:少年心與老年眼

    早期與晚期:少年心與老年眼

    鍾玲玲和鍾曉陽的合著《雲雀與夜鶯》與廖偉棠的《有托邦索隱》,除了都是香港作家的最新散文集,似乎沒有可比的地方。就題材和風格而言,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,就散文的形態而言,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相反。但是,也許正…

  • 燃燒與空翻:靈魂構築的歷程

    燃燒與空翻:靈魂構築的歷程

    《燃燒的綠樹》和《空翻》是大江健三郎作品之中,最集中探索宗教信仰的小說。前者從一九九二年到九五年陸續發表,後者則成書於一九九九年,中間經歷了獲頒諾貝爾文學獎。可以說這兩部書的創作,位於大江文學生涯的高…

  • 尋找大江健三郎(卻遇到村上春樹)

    尋找大江健三郎(卻遇到村上春樹)

    早前的一趟東京之旅,其中一個目的是搜羅大江健三郎的書。一些未有也極可能不會有中譯本的舊作,打算在ChatGPT的幫助下自行翻譯,慢慢閱讀。至於已有中譯本的,也想隨時查考一些有疑問的部分。原以為大江貴為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