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既然我能夠讓你變成真實,我也就能為你重新創造董富記,
以至於在向你的訴說裡,通過文字工場的想像模式
再造一切已成過去的事物。」

《天工開物.栩栩如真》

  • 有心與無心—散文之兩態

    有心與無心—散文之兩態

    今天的講題,如果配合刺蝟和狐狸的意象,也可以叫做〈一心與多心〉。刺蝟一心一意,狐狸多心多疑。寫文章既要一心,亦要多心;既要有一貫的格調和信念,也要有廣泛的興趣和靈活的筆法。之所以選擇講「有心」與「無心」,也許是從「無心插柳」這個成語開始的。如果對散文的理解,是指作者「用心」經營的文藝散文,我所寫的便肯定是「無心」的文章。

    [閱讀全文]

  • AI與Web3的對決?

    AI與Web3的對決?

    自從OpenAI推出聊天機器程式ChatGPT,以及微軟把相關功能嵌進網頁搜尋器Bing,人工智能技術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。有說資金會大量由加密貨幣市場流向人工智能項目,令近期飽受美國財金部門打擊的區塊鏈相關業務雪上加霜。作為當下的兩大革命性技術,AI和Web3(包括區塊鏈、其上的應用程式和加密貨幣)真的處於互相對決、非此即彼的關係嗎?

    [閱讀全文]

  • 作者未死

    作者未死

    人工智能在下棋之類的範疇打敗人類,雖然令人感到挫折,但在純粹的運算力上較量,電腦勝過人腦絕不出奇。可是,一談到AI寫作,很多人卻會斷然否定它的可能性,或者只是願意接受AI可以生產功能性的文本,例如商業用途的廣告或文書。如果去到文學的層次,也即是藝術創造的領域,我們都深信它是人類的專利,絕不容許機器染指,或者壓根兒不相信機器有這樣的能力。

    [閱讀全文]

  • 寫作機器

    寫作機器

    二零一九年二月,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表了名為GPT-2的文本自動衍生系統,引起了一陣轟動。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CNN分別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加以報導—— “Researchers create ‘malicious’ writing AI” 和 “This AI is so good at writing that its creators won’t let you use it”。實情是研究團隊擔心這個系統可能會被用來製造假新聞、假言論和惡意攻擊,所以只公開發佈系統的簡化版和八個進化版所產生的樣本,供AI研究界檢驗和討論。

    [閱讀全文]

  • 重點不是意識,而是無意識

    重點不是意識,而是無意識

    OpenAI研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程式ChatGPT,在廣泛試用之後出現各種問題,完全是意料中事。我不是看死它不會成功,現在遇到的問題,反而會成為它繼續改進的關鍵。像這樣的量子跳躍般的技術,是不可能滴水不漏地徹底完成,然後才推出的。大規模實際使用的測試,甚至面對惡意的、破壞性的使用,是它必須面對的考驗。就像人類一樣,也必須經過長年累月的成長學習,才能面對社會上的種種挑戰。這就是「學習」的本義。

   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