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 專欄重溫

  • 私小說的解體

    私小說的解體

    大江健三郎給人的印象,是專志於書寫自身體驗的作家。在《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》中,他卻這樣辯解說:「在寫作《致令人…

  • 滑稽與怪誕

    滑稽與怪誕

    大江健三郎在專欄文章〈領略滑稽之辯證〉中說,九歲時父親猝逝之前的晚上,在小酌幾杯之後,心情愉悅地誇讚自己的兒子…

  • 包含變異的重複

    包含變異的重複

    在《空翻》中,在四國森林峽谷長大的安佐夫人,和新進駐的教會領袖「師傅」談論本土歷史時,說:「雖然有著這種緊貼土…

  • 落伍與超前:逆向寫作的軌跡

    落伍與超前:逆向寫作的軌跡

    鍾玲玲從自我出發,到達虛構;鍾曉陽從虛構出發,回到自我。自我與虛構成為迴圈,兩者殊途同歸,深具時代意義。這不是…

  • 早期與晚期:少年心與老年眼

    早期與晚期:少年心與老年眼

    鍾玲玲和鍾曉陽的合著《雲雀與夜鶯》與廖偉棠的《有托邦索隱》,除了都是香港作家的最新散文集,似乎沒有可比的地方。…

  • 燃燒與空翻:靈魂構築的歷程

    燃燒與空翻:靈魂構築的歷程

    《燃燒的綠樹》和《空翻》是大江健三郎作品之中,最集中探索宗教信仰的小說。前者從一九九二年到九五年陸續發表,後者…

  • 尋找大江健三郎(卻遇到村上春樹)

    尋找大江健三郎(卻遇到村上春樹)

    早前的一趟東京之旅,其中一個目的是搜羅大江健三郎的書。一些未有也極可能不會有中譯本的舊作,打算在ChatGPT…

  • 完全意義的自由

    完全意義的自由

    在一場深度訪談中,被問到對自殺式爆炸的看法時,大江健三郎這樣回答:「我在小說世界裡,寫了年老的自己被恐怖主義所…

  • 曖昧的文學的我

    曖昧的文學的我

    大江健三郎在一九九四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,得獎演講題為〈曖昧的日本的我〉,一般會譯成〈我在曖昧的日本〉。這譯法相…

  • 他人的代入.他者的內化

    他人的代入.他者的內化

    大江健三郎在〈同情〉一文中,引述長期臥病在床的正岡子規說:「『同情』一詞的含義,是指以自身主動的心態去積極地猜…

  • 少年與老年.開始與結束

    少年與老年.開始與結束

    要回顧大江健三郎無比豐富的創作歷程,其中一個方法是比較他最早和最後的作品,因為他是那種一致性非常高的作家,能夠…

  • 是AI的錯,還是人的錯?

    是AI的錯,還是人的錯?

    當OpenAI在二零一九年初推出GPT-2的時候,我曾經把它和卡爾維諾關於文學機器的觀點相提並論。卡爾維諾認為…

  • AI與Web3的對決?

    AI與Web3的對決?

    自從OpenAI推出聊天機器程式ChatGPT,以及微軟把相關功能嵌進網頁搜尋器Bing,人工智能技術受到投資…

  • 作者未死

    作者未死

    人工智能在下棋之類的範疇打敗人類,雖然令人感到挫折,但在純粹的運算力上較量,電腦勝過人腦絕不出奇。可是,一談到…

  • 寫作機器

    寫作機器

    二零一九年二月,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表了名為GPT-2的文本自動衍生系統,引起了一陣轟動。英國廣…

  • 重點不是意識,而是無意識

    重點不是意識,而是無意識

    OpenAI研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程式ChatGPT,在廣泛試用之後出現各種問題,完全是意料中事。我不是看死它…